「一回到鄂州,岳飞直接能带着兵杀回来。」
「张俊与秦桧政变,本质上与当初的苗刘兵变没有任何区别。」
「但张俊是当初苗刘兵变的亲历者。」
「苗刘兵变,因为张俊在外面,所以可以带兵打回来。」
「身为亲历者的张俊,自然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。」
「所以,岳飞这第一次请辞,赵构没答应!」
「当然,与其说是赵构,还不如说是秦桧与张俊不答应。」
「诏书是这样写的……」
【岳飞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(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)】
【敕:具悉。朕以虏寇未平,中原未复,更定大计,登用枢臣。惟吾制阃之良,宜有筹帷之略,俾参密席,庶协庙谟。当思注意之隆,遂展济时之志。守谦避宠,非予望焉。所辞宜不允。】
「反正就是说了一些官话,说什麽金国还没灭,中原还没收服,你又是朕统御一方军事的良才,希望你能够协助朝廷制定策略,你应该明白朕对你的重视,也只有这样,才能施展你济世安民的志向,一味的谦让与避宠,并不是朕对你的期望。」
「具体什麽情况,待会儿再解释。」
「还有第二封。」
「在五月上旬的时候,岳飞又一次请辞。」
「诏书是这样写的……」
【岳飞再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(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)】
【敕:具悉。朕焦心劳思,宵衣旰食,所愿训武厉兵,一洒雠耻。寤寐贤佐,协济良图。卿忠勇自奋,材智有馀,是宜左右赞襄,以辅不逮,蔽自朕意,擢贰枢廷。尚体异知,勉摅素蕴,毋稽成命,固执谦辞。所辞宜不允。】
「这句话,翻译一下,就是,朕日夜忧心国事,废寝忘食,希望通过训练军队一雪国耻,日夜寻求贤能辅佐,一展宏图,你的忠心与才能,朕是知道的,因此,适合在朕左右辅佐,弥补朕的不足,提升你为枢密副使,是希望你能够理解朕对你的知遇之恩,希望你努力发挥才华,不要拖延,接受任命!」
「就是这两封,岳飞想要请辞,赵构所谓的回信。」
「当然,相同的事情,其实在绍兴十年的时候,也发生过一次。」
「就是从朱仙镇班师,岳飞上疏,打算撂挑子不干了那一次。」
「原文是这样的……」
【颍昌捷后俄诏班师岳飞上章力请解兵柄致仕不允诏(绍兴十年八月上旬)】
【敕:具悉。卿勇略冠时,威名服众。分镇一道,使敌人无侵侮之虞;尽节本朝,致将士有忠诚之效。方资长算,助予远图,未有息戈之期,而有告老之请。虽卿所志,固尝在于山林;而臣事君,可遽忘于王室?所请宜不允。】
「意思是:爱卿勇猛和谋略冠绝当代,威名远扬,令无数人都感到佩服,爱卿负责镇守一方,敌人就不敢有侵侮的念头,你对朝廷尽忠职守,使将士们都效仿你的忠诚,朝廷正需要依赖你的深谋远虑,来帮助朕实现长远的规划,现在还没有到息兵停战的时候,你却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?你要是告老还乡了,可你让我怎麽办?」
「这一封,按照当时情况,能够证明是赵构亲自写的。」
「就拿这一封,与上面那两封作对比。」
「能看出什麽问题?」
「上面两份,很明显的假大空,属于官话,套话。」
「时不时还引经据典,什麽【俾参密席,庶协庙谟】,【寤寐贤佐,协济良图】?」
「绍兴十年的这份,很明显就接地气许多。」
「要称赞岳飞,直接言简意赅的称赞,同时,还强调,岳飞镇守一方,对敌人那恐怖的威慑力!」
「结果,到了上面两份,说什麽,提拔你为枢密副使,是希望你能明白朕的知遇之恩?希望努力发挥才华!」
「而且,上面两封,还都提到了【守谦避宠】【固执谦辞】。」
「这两个,就是一个意思,说岳飞想要辞职是因为谦让,避嫌。」
「你见什麽时候,赵构对岳飞说过这种话?」
「还谦让避嫌呢?」
「赵构就不会用这种语气去说岳飞。」
「拿绍兴十年这一次的不允诏来举例,赵构直接了当的就说,你要是走了,我怎麽办?」
「就这麽简单!」
「还谦让避嫌呢?谦个鬼的让?避个鬼的嫌?」
「打了这麽多年仗,难道赵构不清楚,岳飞适合混官场?还是混战场?」
「就因为赵构清楚岳飞在战场上的才能,所以,绝对不会只是给岳飞一个枢密副使那麽简单。」
「但凡岳飞是枢密使,这些话的逻辑都成立,毕竟枢密使都到头了。」
「偏偏这枢密副使,还是受秦桧直接管辖的枢密副使,这话他就不成立。」
「说白了,这两封不允诏,就不是赵构写的!或者说,就不是赵构本来的意思。」
「总之,眼看着岳飞这样不停折腾。」
「也为了防止岳飞闹出动静,或者发消息去鄂州,怕岳家军哗变,五月份,秦桧就以巡视边防为藉口,将岳飞转移到了楚州,也就是江苏淮安。」